心脏病猝死七成源于冠心病

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陈玉林教授指出,心脏病猝死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是冬季寒冷和夏季炎热时更容易发生。75%至80%的心脏猝死源于冠心病。所以,应该注重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心脏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料的自然死亡。这些人过去有或无心脏病史,在急性症状开始的1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导致脑血流突然中断,意识丧失。患者如经及时救治可存活,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陈玉林教授说,只有部分病人可能在猝死前数天至数月,有出现胸痛、气促、疲乏、心悸等非特异症状。但是大部分患者没有征兆就突发心脏性猝死。这些患者既可能出现心跳骤停直接导致猝死,也可能先出现心肌梗塞,经短暂抢救无效后死亡。"

在美国,每年有30万人发生心脏猝死,占全部心血管死亡人数的50%以上。而在中国,每年则有50万以上的人发生心脏猝死。心脏猝死只有在猝死发生后极短的时间内(大约4~6分钟)进行心肺复苏,才有可能抢救成功。


七成猝死患者有冠心病

要说世界上哪类猝死发病率最高,那就要算心源性猝死了。陈教授指出,容易引起心脏猝死的“罪魁祸首”主要是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急性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等。

根据统计,在心脏猝死的患者中,有75%~80%的病人本身就患有冠心病。从另一个角度讲,25%的冠心病患者可表现为心脏猝死,还有20%的人患有心肌病、心衰、心瓣膜病、先心病、传导系统病变、QT延长综合征、不明原因的室颤等。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位置、形态、数量,尤其是稳定性都有所不同。有些冠状动脉硬化斑块表面的纤维帽很薄,斑块内脂质核大。在血流冲击或血管痉挛等因素的作用下很容易破裂,导致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引起心脏猝死。相反,如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的纤维帽厚,就不容易破裂,心脏猝死的机会就少。

一般而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程度在75%以下的患者,可不表现出任何症状;体积较大的斑块使血管狭窄超过70%以上的,可引起心肌缺血。但这需要几年或几十年的缓慢发展。但是在炎症或一些不确定的因素的作用下,原来并不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突然破裂。只要数分钟、数小时,即可有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严重或全部堵塞,导致猝死。


发现猝死患者就要心肺复苏

陈玉林教授指出,由于猝死时,从开始发病到死亡的时间非常短,所以,抢救越早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发生了心脏骤停并不等于说没救了,事实上,只要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的技巧,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是可以救活的。心脏骤停的前5分钟,是抢救的黄金时间。根据美国心脏学会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步骤,心脏骤停后我们应该发现患者后迅速拨打120叫救护车,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有条件的应早期除颤。

“当身边出现突然倒地的患者时,首先要一边拍打患者的肩膀,一边大声地叫他,看看患者有没有反应。如果没有反应,标志着其意识可能丧失。再看看患者皮肤是否苍白或有无明显发绀,再检查患者呼吸是否停止。意识丧失、皮肤苍白或紫绀再加上呼吸停止,是患者心脏骤停的主要表现。”陈玉林教授说,一般通过这三点就可以判定患者发生了心脏骤停。大家如果发现您身边倒下的人发生心脏骤停,就应该迅速拨打120,同时开始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牢记三步骤

心肺复苏是抢救猝死的最重要的步骤,根据美国心脏学会心血管急救指南,心肺复苏流程为:C —心外按压;A—开放呼吸道;B—人工呼吸。

陈教授指出,普通人通过意识丧失、皮肤苍白或紫绀、呼吸停止这三点,可判定身边倒下的人发生了心脏骤停,这时要马上进行心肺复苏。首先是胸外心脏按压,按压点在两乳头联线的中点。用掌根重叠放在另一手背上使手指脱离胸壁,可采用两手指交叉抬起法。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在病人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按压,按压力量应足以使胸骨下沉5cm,压下后即放开。但双手不应离开胸壁,使胸骨自行弹回原位。如此反复操作,频率为100次/分钟或以上。

假如患者不能自主呼吸,可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前必须清除病人口腔内异物或分泌物,施救者一手放在病人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下颌骨处,抬起下颌使病人口部张开,以保持呼吸通畅。再用放在病人前额的手的拇指和食指,捏闭病人鼻孔,抢救者吸一口气,张开嘴贴紧病人嘴巴(注意要把病人口部完全包住),用通常的力吹入病人口内,直到病人胸部上抬。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放松捏鼻的手,让病人从鼻孔呼气。反复进行,每分钟16至20次。


● 提    醒

发生猝死时前可大力咳嗽

在心脏病猝死后,患者本人是很难自救的。如果侥幸恢复意识,用力咳嗽或许可以避免再次发生心脏骤停。陈玉林教授说,此举是通过咳嗽,使胸腔内压力骤然升高,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咳嗽产生的胸腹腔压力,会对心脏起到挤压作用,就好像在体外实施了心脏按压。

每年做一次心脏检查

为排除心血管因素致猝死的风险,通常男性45岁以后,女性50岁以后,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心脏检查,看看是否有异常。哪些人是心脏猝死的高危人群?陈教授指出,中年以上男性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吸烟、心电图左室肥大者;冠心病患者有广泛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检查有左心室射血分数﹤30%的人,具有较高的心脏猝死几率。所以,具有冠心病高危因素人群,应给自己加两项针对心脏的检查:24小时运动试验,冠状动脉CT或冠状动脉造影,可以看看心脏跳动是否异常和冠状动脉形态,以便及早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


● 相    关

改变这些不良生活习惯

近年来,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肥胖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人群越来越庞大。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可能增加突发心脏病猝死的几率,比如缺少运动、喜欢吃脂肪、胆固醇过多的食物,有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等。 

心脏性猝死虽然来得突然,但也是可以预防的,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积极治疗原有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戒烟:吸烟的危害众所周知,吸烟者的冠心病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3.6倍,吸烟与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有协同作用,可以使冠心病的发病危险性成倍增加;

积极检查血糖: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糖尿病患者中每10人有8人死于心血管事件。对于糖尿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相当一部分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患者,空腹血糖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增高,他们的血糖升高非常隐蔽,因此不能只关注空腹血糖,而忽视餐后2小时血糖的检测;

合理膳食:选择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食物如鱼、鸡肉、牛奶、大豆等。宜吃植物食用油如花生油、菜子油、玉米油等,多食富含食物纤维的粗粮、蔬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多食新鲜瓜果,控制甜食,低盐饮食,少吃煎、炸、熏、烤和腌制食品,用餐不宜过饱;

防止肥胖:肥胖给心血管系统带来不利的负担,体重超重5公斤,心脏的负担即增加10%。因此,要不遗余力地防止肥胖;

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精神紧张可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精神过度紧张还会诱发心率失常,情绪激动很容易诱发冠心病等身心疾病,甚至还可以使已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等意外。因此要做好在紧张中松弛情绪及自我调整;

生活要有规律:按时起床、按时睡眠、定时进餐、适量锻炼、适当休息、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适量运动: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使身体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得到改善。步行是最简单而安全的运动。步行可以使心脏收缩加强,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增多,从而使身体适应步行运动的需要,这对心脏也是一种锻炼;

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是预防心脏猝死比较有效的药物,但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安装体内植入性自动除颤起搏器(ICD)也是预防高危患者发生心脏猝死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