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和风湿交叉融合 2022年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风湿病学学术年会圆满举行
在这硕果累累的深秋时节,2022年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风湿病学学术年会于11月26日在杭州天元大厦成功举办。
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曹恒主持开幕式,专委会主任委员林进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虞朝晖教授、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党委副书记任敏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
本次会议学术阵容强大、大牌云集,邀请了何菁、赵久良、孔晓丹、武丽君、刘升云、舒强、谈文峰、段新旺、达展云、李芬、戚务芳、于清宏、程永静、朱小春、杨旭燕、应振华、陈勇、卢美萍、陈燕飞、胡永仙、沈哲、曹恒、徐丹怡、孙传银、陈伟钱等国内和省内知名专家讲学指导,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办会方式,吸引约6000人共享此次学术盛宴。
本次会议紧扣“风湿”、“免疫”、“数理” 等主题展开学术讲座,内容精彩纷呈。在主会场中,首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何菁教授对丁酸菌及其代谢产物在类风湿关节炎预防和免疫调节作用中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阐述了菌群的平衡对于人体或者肠道菌群的免疫微环境的稳定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北京协和医院赵久良教授主要阐述了急性肺栓塞是抗磷脂综合征的常见血栓事件之一,并指出此类患者需高度警惕血小板减少、心脏瓣膜病变、网状青斑等,而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是APS-PE的关键核心治疗。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小春教授以《聚焦中轴——axSpA疾病认知及治疗结局的飞跃》为主题作了精彩报告,详细介绍了附着点炎是SpA的原发病变,是区分类风湿关节炎的标志性特征,而IL-17A是引发附着点炎症及后续结构进展的关键促发因素。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孔晓丹教授主要阐述了自身免疫病与眼部疾病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武丽君教授提出糖皮质激素仍是临床应用最多的药物之一,有助于改善多种风湿疾病的预后,但需要重视感染问题。
浙江省人民医院应振华教授分享了泰它西普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Ⅱ期研究结果,提到泰它西普同时抑制BAFF/April可以抑制自身反应性B细胞成熟及浆细胞分化,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疲劳状况,对眼干、唾液腺功能有一定的改善趋势。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升云教授以《对DMARD不良反应的再认识》为主题,阐述了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治疗现状,总结药物“头对头”RCT研究,表明目前所有的生物制剂或者口服小分子靶向药物安全性均没有超越甲氨蝶呤,甚至在某些方面甲氨蝶呤更有优势。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舒强教授对APS以及抗体概念进行了阐述,对APS的分类标准、aPL抗体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抗磷脂抗体介导血栓形成的机制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分享临床上的精彩病例向我们展示了APS的临床特征,并与血栓形成继发性血小板消耗性减少,药物所致的血小板减少 以及APS 伴有DIC、TTP,MAS和感染诱发免疫紊乱做了详细鉴别。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谈文峰教授通过对“难治性RA的定义”的介绍,“对DMARDs治疗抵抗定义”的阐述,从EULAR对于难治性RA定义的更新和生物制剂对部分RA患者疗效不充分来引出“为什么会对治疗抵抗”,并对“持续性炎症性难治性RA”和“非持续性炎症性难治性RA”从机制上进行了探讨分析。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段新旺教授针对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诊治进展进行了深入探讨,详细介绍了新标准、治疗指南,对临床的诊疗有极大的帮助。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达展云教授对于干燥综合症发病机制进行了介绍,并对于临床常见的肾损害做了详细介绍,提出早期进行规范的治疗及合理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李芬教授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眼部受累情况,从机制出发,一一做了详细介绍,并对临床中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眼部受累总结了对应的治疗策略。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戚务芳教授从流行病学、诊断、治疗、PPF指南要点这四块内容,为大家详细介绍了CTD-ILD研究前沿及疾病进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林进教授在会上对于RA的长期管理针对RA的发病率受地域影响、临床缓解率有待提高、治疗需求尚未满足等背景做介绍,提出在RA治疗中,csDMARDs仍是治疗优选,并建议RA患者达到临床缓解后应尽快减停激素。
在狼疮分会场,首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杨旭燕教授详细介绍了SLE精准治疗的研究进展,并提出红斑狼疮正式进入生物制剂时代,而未来红斑狼疮精准治疗是趋势,其纠正了传统医学的可控性,但是要达到精准治疗,我们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陈燕飞教授围绕肠道微生态及SLE,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密切关联,指出微生态的模拟自身抗原能够触发自身的免疫系统,参与狼疮的发病机制,并详细讲解了微生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模型,指出肠道菌群治疗药物会影响SLE的疾病进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胡永仙教授对CAR-T细胞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指出CAR-T细胞治疗B细胞相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时疗效好,安全性佳,一次治疗便可终身获益,效果比较理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曹恒教授指出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个多系统的受累,其中血液系统的受累非常常见,曹教授从病例出发详细的阐述了SLE相关的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以及MAS,也分别讲述了相关的发病机制、概述、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对临床治疗提供了很大帮助。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孙传银教授主讲SLE的治疗中是否能实现零激素治疗。激素作为一个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础用药,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但也存在很多的副作用,国内外指南强调激素治疗的双达标理念,同时指出激素减量过程中的五大趋势。最后阐述了患者分层以及疾病活动度监测的重要性,提出倍利腾助力激素减量的建议。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于清宏教授提出难治性痛风的治疗关键是持续尿酸达标,而分层治疗对难治性痛风的尿酸达标治疗尤为重要。长期尿酸达标可以促进痛风石溶解,减少外科干预,使患者获益,而顽固性复发性难治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等同于慢性炎性关节炎,需增加抗炎治疗。
北京医院程永静教授引用了国内外的研究及指南对不同药物(如TNF-α拮抗剂,IL-6拮抗剂,阿巴西普,利妥昔单抗)在老年RA和年轻RA之间的治疗差别进行比较,提出应对老年RA患者进行更为精确的风险评估,并坚持T2T治疗,这样可以使患者有更好的预后,并能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卢美萍教授结合国内外研究及指南建议在sJIA治疗中尽早启动托珠单抗的治疗,从而达到快速控制病情、更快达到缓解、减少关节损伤、降低致残风险的目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沈哲教授针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结肠炎的诊治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讲解。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伟钱教授着重分享了ACR会议关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最新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陈勇教授阐述炎性小体与风湿病的关系,分析了炎性小体在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及白塞病中的重要意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徐丹怡教授强调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多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大作用,并指出研究表明长期使用TNF-α拮抗剂不仅能改善疾病活动度,还可以控制影像学进展。
本次会议紧紧围绕风湿免疫性疾病、感染和数理等主题,众多教授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最新进展,令人意犹未尽,收获颇丰。将来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的发展方向是通过学会平台,加强合作与交流,希望通过数理和风湿的交叉融合,取得新的研究成果,推动风湿学科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