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大家谈04丨专访严森祥:穷其一生,只为“这把不见血的刀”
严森祥,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精准放疗委员会主任委员。其带领科室在前列腺癌、乳腺癌、头颈部肿瘤的放疗方面处于浙江乃至全国领先水平,并发表高质量SCI论文50余篇。
严森祥主任长期从事放射学及放射肿瘤学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并利用深厚的影像学功底及临床知识,大力推动了肿瘤放疗的规范化治疗。
01
赴日本学医
“知行合一”的医德履践
1967年,严森祥出生于浙江余姚。历史上,余姚是心学集大成者、一代大儒王阳明的出生地、成长地和讲学之地。
学术界认为,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对现代医学具有重要启示:万物一体的换位思考、身心一体的医学关怀、“知行合一”的医德履践。
在“阳明心学”的浸润下,严森祥从孩提懵懂时期就对仁德、致良知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和体悟,这也是他真正成为一名兼知兼行的医者的心理沉淀。1982年,严森祥考入绍兴卫生学校(现为“绍兴文理学院“)就读3年制放射医学专业。
▲严森祥主任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严森祥坦言在那个年代,他并非为了学医而学医,而是属于“误打误撞进入医界”。“初入读时,我对放射医学毫无概念。我甚至于很迷茫,我不知道学放射出来可以从事什么行当”,严森祥说。
1984年,一部横空出世、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剧《血疑》在中国上映。很快,这部由日本女星山口百惠主演、讲述了一个天真善良的女主角大岛幸子不幸患上血癌而死的曲折爱情故事引起了当时无数国人的垂泪。那一年,这部戏,几乎到了万人空巷的地步。
▲《血疑》剧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也是这时期,电视剧的剧情不幸照进了现实生活。严森祥所在的医学院科室来了一位和山口百惠长得很像的女孩,她得了血癌。可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得血癌只有死路一条。
这个女孩悲剧性的人生际遇给当时的严森祥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影响。“我突然间意识到了医学的重要性”,严森祥回忆说,“人类在疾病面前是这么渺小,只有医学可以拯救一些无辜的生命”。
1989年,为了跻身临床一线,严森祥凭借过人的医学功底顺利考入浙江医科大学(现为“浙江大学医学院”)继续学习放射学的相关理论实践,并取得浙大肿瘤学硕士学位。
▲严森祥主任接受我们的采访
(摄影:刘连)
1991年8月,严森祥进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一院”)的放射科工作,一直延续至今。期间,他继续攻读了浙大的肿瘤学博士学位,这些深厚的影像学功底及临床知识的掌握对严森祥在日后成为浙大一院“放疗科”的创始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世纪80年代,严森祥因为一部日本电视剧《血疑》和为那位得血癌的女性动容,下定决心要当一名出色的放射科医生。作为医疗大国的日本,似乎与严森祥有着不解之缘。
2002-2003年,严森祥成为卫生部笹川医学奖学金获得者,他赴日本神户大学医学部从事放射肿瘤学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切身体会并牢牢把握了放射肿瘤学在日本的发展现状及方向。
▲日本神户大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
放疗(放射治疗),顾名思义,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单独使用放疗可以治愈肿瘤。作为肿瘤三大传统治疗手段之一的放疗也可与手术、化疗等配合,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提高癌症的治愈率。
▲放疗示意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外科手术可治愈22%的恶性肿瘤,放疗可治愈18%的恶性肿瘤,化疗可治愈5%的恶性肿瘤,60-70%的肿瘤患者需接受放疗。外科医生治疗肿瘤是切除,内科医生通过药物杀死肿瘤,而放疗是采用射线作用于细胞DNA达到,DNA则是电离辐射重要的靶分子。
彼时的浙大一院还未有成立放疗科,但赴日学习的严森祥却拥有了不一样的医学视角。日本医生对医学的终身热爱和刻苦精神令严森祥震撼不已。
“我在日本虽然是短短一年的时间,但日本医院对肿瘤放射诊疗的规范性让我启发很大。当时,国内的放疗还没有强调所谓的规范化治疗,但那时候的日本放疗科在多学科交流以及规范诊疗方面已经独树一帜了”,严森祥说。
02
初创放疗科
肿瘤放疗就是大脑自检
从日本回来后,严森祥一直着手浙大一院放疗科的筹建工作。“在以前那个年代,只有肿瘤专科医院才会设立放疗科。但是赴日学习的经历令我感受到在浙大一院成立放疗科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严森祥说,“因为越来越多的病人都是肿瘤病人,浙大一院作为综合性的大医院必须要有自己的放疗科,这是势在必行的。”
▲浙大一院放疗科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07年11月,在他和多位浙大一院放射科医生的努力下,浙大一院放疗科正式成立。多年后,浙大一院放疗科护士长魏巍在“浙大一院放疗中心”微信公众号的推文上写道:“当年我们是艰辛创业的小科室,如今也是重点学科之一。”
万事开头难。回忆起当初刚成立放疗科的岁月,严森祥也历历在目:“肿瘤放疗最重要的就是‘时空效率’,即合适的病人、合适的时间内采取合适的治疗。所以肿瘤放疗的规范化是很重要的,我们的质控也是极为严格的,在浙江省内和国内都处于领先地位。”
▲浙大一院放疗科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严森祥科普说,放疗质控是一个非常长的链条,包括医生诊疗、评估能否放疗、CT定位和物理定位、靶区勾画、物理师的剂量运算、技术员实施治疗等,整个过程是一环扣一环,无论是哪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伤害。
▲放疗技术的发展历程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实际上,肿瘤放疗的计划和实施是一个涉及多种技术人员、多环节、多步骤的复杂完整过程。当患者在放疗机上进行体位固定后,放疗科的医生就要使用放疗专用的软件,在模拟定位过程扫描的CT上逐层勾画患者轮廓、肿瘤靶区和正常组织的靶区。
▲放疗靶区的照射范围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靶区分为肿瘤靶区和正常组织靶区,肿瘤靶区就是高能射线需要照射的肿瘤区域,而正常组织靶区是需要保护的机体脏器。
▲浙大一院放疗科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肿瘤治疗就是大脑自检的过程,是非常细致的工作。比如脱靶剂量不够,患者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对于放疗科来说,只要放疗质控的长链条存在隐患,就一定会导致最后的失误,所以我们一直追求放疗过程的质检的严格规范性,每周四科室都会定期召开放疗质检会议,不断总结,以求进步”,严森祥说。
浙大一院放疗科建立初期,只有10几名医技护人员,如今放疗科不断壮大,人员数量已经达到70多名,收治的病人也由当初建科的几十人到现在的数千人。除了在放疗质检上精益求精,严森祥及其团队在放疗技术上也不断探索。
▲浙大一院放疗科这些年的变化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03
终身热爱医学
只为“这把不见血的刀”
自2013年起,浙大一院放疗科就率先探索应用国际先进的深吸气屏气(deep inspiration breath hold, 简称“DIBH”)技术降低乳腺癌患者的危及器官的受量。
据介绍,此技术是在左侧乳腺癌患者在放疗前模拟定位及放疗时行“DIBH”技术,此技术的优势在于可增加肺的容量,从而增加心脏等关键组织与乳腺放疗靶区的距离。
▲严森祥主任及其团队在出诊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对于这一技术的应用,严森祥说这还得感谢一位患者。据严森祥回忆,很多年前,放疗科有一位三十多岁的、杭州人前来就诊。
这位患者当时被诊断“左侧乳腺癌”,放疗前该名患者告诉严森祥,她说自己的心脏状态不是很好,平时心跳很快,对放疗有所顾虑,担心放疗会对心脏产生损伤。
患者的顾虑引起了严森祥的深切思考。秉持着医者仁心的医学信念,严森祥不断思考,想到之前有阅读到通过屏气实现放疗对心脏保护相关的文献。随之,他找到了有关“DIBH”技术的文章,如获至宝。
▲严森祥主任及其团队在坐诊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于是我们针对该患者进行了充分的‘DIBH’训练,让她在整个放疗过程中进行深吸气屏气,这样她的胸部处于扩张状态”,严森祥说。
“她的心脏等结构与乳腺靶区就被拉开了一段距离,放疗时心脏就能有效避免过多体积包含在射野(注:医学名词,指的是放疗机发出射线,通过皮肤到达患者病变部位,通过模拟机在人的体表划定一个特定范围)内”,严森祥表示,“接下来的几年复查中,患者健康状况一直保持良好。”
“DIBH”技术在放疗上的应用大获成功,让严森祥及其团队惊喜不已。他不断地开发和运用新的技术,诸如在国内率先把改野技术应用于鼻咽癌精准放疗,治疗疗效国内领先;以及在胸部肿瘤放疗时的个体化呼吸管理技术国内领先,显著减低了患者的心肺毒性。
▲严森祥主任在讲课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严森祥的眼中,不断探索医学高峰,追求对医学的终身热爱,这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放疗科医生的角色定位有些接近外科医生。放疗是用局部治疗的方式,用射线治愈肿瘤”,严森祥说,“放疗机的射线就是‘一把不见血的刀’。一旦射线照进人体,是不可能取出射线的,所以我们要以最严格的医学标准来要求放疗科医生,确保万无一失。”
眼下,严森祥仍对国内放疗科的现状感到忧虑:“或许是社会科普不够,很多患者对放疗还是闻之色变。但其实,放疗是性价比极高的癌症治疗方式。我遇见过一个患有宫颈癌的女性,说到做放疗,她连连拒绝,她说‘村里的人都说做放疗的人做一个死一个’。”严森祥听了之后真是哭笑不得。
▲严森祥主任及其团队在义诊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如此看来,放疗科的科普普及面不广、放疗水平的差次不齐、放疗科的人才缺口极大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2016年9月10日,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精准放疗专业委员会在浙江温州成立,严森祥顺利当选为专委会的主任委员。
▲严森祥主任在专委会成立大会上发言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成立专委会的意义很重大。在当下,多学科交叉融合是一大趋势,特别是数学与医学的融合对医学的整体发展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严森祥表示。为了积极推动放疗科室的发展以及发挥放疗科人才集聚效应,从2016年开始,专委会就每年定期举办“国家级精准靶区勾画学习班”。
▲学习班的活动照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学习班邀请浙江省内外相关领域著名专家参加并做精彩学术报告,介绍肝、胆、胰恶性肿瘤放疗的新进展,阐释个体化和精准医疗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严森祥说,他永不会满足现状。当下,严森祥及其团队的研发重点是“多模式自适应呼吸管理系统在精准放疗领域的开发与应用”以及“放疗间隔物水凝胶的应用”。
▲严森祥主任及其同事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从医20逾年,幸福感何在?严森祥认为,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医者就要保持对医学的终身热爱和学习:“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为患者因病施治、‘量体裁衣’很重要。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行医学探索,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这就是我们所能获取的最大幸福感。”
▲严森祥主任的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