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大家谈 02丨专访王春林:一位生长发育专家的“济世情怀”

人物名片:王春林,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儿科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浙江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及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荣获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多年来,王春林一直从事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1.jpg

作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一院”)儿科的“带头人”和“主心骨”,王春林坦言他多年来的儿科从医经历“是在尽本职,也是做本分”。在医学界的说法里,医学生们都流传着一句广为流传的顺口溜:“金眼科,银外科,打死不去小儿科”。但在王春林的眼中,当一名儿科医生却是他毕生追逐的人生梦想,也是作为一位生长发育专家的“济世情怀”。


01

师从梁黎——“榜样的力量”无穷大

1976年,王春林出生在浙江衢州的龙游县。水色饶湘浦,滩声怯建溪。衢江在流,画舫在游。坐落浙西地区的龙游是姑蔑古城、山水画中城,在这个诗情画意之地,在医学领域的龙游人可谓称得上“人才济济”。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肝移植专家郑树森教授也是龙游人,是我们村的”,对于在医学界颇有建树的龙游人,王春林如数家珍。在王春林的眼中,龙游不仅是一抹乡愁,也是孕育他的故乡。“我从小就对学医很感兴趣。大约也是因为受到郑树森院士这些牛人前辈的影响,令我感受到从事医学是一件神圣又光荣的事情”,王春林说。

2.jpg

▲王春林主任(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上世纪90年代,所有高考第一志愿都填了医学院校的王春林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如愿以偿进入了浙江医科大学,也是现在的浙江大学医学院,学习临床医学的相关知识。作为四校合并后浙大的第一届临床医学毕业的“浙大人”,王春林说成为一名儿科医生也是一种机缘巧合。


1999年,王春林进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省儿保”)的内科工作。春来冬去,王春林在省儿保一待就是十四年。在省儿保的从医岁月里,王春林有幸遇到了他医学生涯中的恩师——梁黎教授。

3.jpg

▲梁黎教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为浙江省内分泌科的权威专家,时任省儿保大内科主任兼内分泌科主任的梁黎给予了王春林莫大的鼓励和支持。王春林将恩师的关怀称为“榜样的力量”:“梁教授在儿童的内分泌科非常有建树,无论在待人处事方面还是学科建设层面,都是尽心尽力,不求回报,一心在事业上。”可以说,王春林是跟着梁黎忙碌的脚步和看着导师的背影成长起来的。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令王春林医者生涯最为受益的,是梁黎处理疑难杂症时敏锐的思维方式。2010年,王春林在浙大读博期间,研究的内容就是一例生长激素缺乏症家系的遗传机制研究。


“我博士课题就是来自梁主任门诊就诊的病例。一家3个儿子都是矮小,孩子的舅舅也有1位矮小,然后这个家庭看了很多医生,都没得到确切的病因答复。后来找到梁教授,梁教授认为这个家庭病例不能当作简单的矮小症对待治疗,可能是个x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值得我们做科学研究。”王春林回忆说,“后来在梁教授指导下,我做了家系调查以及遗传学研究,发现这是世界上非常罕见的“X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垂体激素缺乏症。”

4.jpg

▲梁黎教授、王春林主任及其团队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王春林说,正是因为梁黎孜孜不倦、求知若渴的医学精神,所以才得以通过各种线索证据发现了这家庭患者真正的致病原因。后来这个家庭孩子在梁教授的指导下,予以人重组生长激素治疗,身高和生长速率才明显增加,身高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除了一双善于发现医学问题的眼睛外,梁黎对医学的终身探索也让王春林惊叹不已。2013年,为了响应国家对儿科发展的号召,56岁的梁黎毅然决定到浙大一院创建儿科,在快退休阶段,到综合性医院开辟人生“第二战场”,面对巨大的挑战,王春林非常敬佩导师,也毫不犹豫地跟随恩师梁黎从省儿保转去了浙大一院,投身到从无到有的浙大一院儿科建设中。

5.jpg

▲梁黎教授、王春林主任及其团队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儿科医生紧缺一直是我国医疗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据相关资料的数据显示,2014年到2016年,仅3年时间,全国流失的儿科医生就有14310人,占据全国儿科医生总数的十分之一,而15年时间内全国的儿科医生却只增加了5000名。截至2015年,全国儿科医生的缺口大约在20万名左右。


“学儿科,面对的就是‘一个小孩,一群大人’,医患纠纷多,风险高,是很多儿科医生难以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而且综合性医院儿科规模日益萎缩。”在王春林看来,如何解决“在浙大一院扎根下来”是他和梁黎亟需思考的问题。2013年,王春林和梁黎来到浙大一院,着手开展浙一儿科的建设。


“我们刚来的时候只有四个人,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儿科的医生人数已经达到26位”。2020年12月,浙一儿科整体搬迁到浙大一院总部一期,这意味着浙一儿科又迎来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

6.jpg

▲浙大一院总部一期(图片来源:“浙大一院”微信公众号)

02

“从无到有”

生长发育专家的兼收并蓄


浙一儿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作为浙大一院最年轻的学科,刚步入“学龄期”的浙一儿科,也在众多专科医院中杀出重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2020年,浙一儿科荣获2019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全国儿科学第32名,浙江省内综合性医院排名第一。


浙一儿科收治的疾病涵盖儿内科各个系统,疑难杂症居多,尤其在小儿内分泌领域享有盛誉位。“骨龄”二字也是王春林每天都绕不开的话题。树有年轮,人体骨骼也有年龄。骨龄能够反映人从出生到完全成熟过程中,各年龄阶段的发育水平。王春林告诉笔者,测量骨龄在一些内分泌疾病、遗传性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7.jpg

▲浙大一院总部一期儿科实景图(图片来源:“浙大一院”微信公众号)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判断矮小即在相似环境下,身高较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人群身高均值低2个标准差(-2SD)以上或低于第3 百分位(P3)以下。比如同年龄、同性别的100个孩子排排站,排在最后3名的即为矮小。而矮小的原因错综复杂,一般和遗传、疾病以及体质性青春期、营养和环境等有关。 


王春林认为,对于矮小症,尽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效果甚佳:“如果一个孩子每年生长速率小于五厘米,偏离正常的生长曲线,那就要来医院就诊,寻找原因。如果是生长激素缺乏症,就可以用生长激素治疗,目前生长激素有两大类型,长效制剂一周注射一次,短效制剂每天注射一次。”

8.jpg

▲王春林主任在义诊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目前市面上的生长激素主要分三种:长效生长激素、短效粉针剂生长激素、短效水针剂生长激素。其中,近年来我国经过自主研发,已诞生世界上第一支PEG化的长效生长激素。 


目前在生长激素的治疗中,短效水针剂生长激素是最为常用的,“短效水针剂生长激素采取了隐针结构设计,电子智能化设计确保患者长期操作安全、方便”,王春林说,“家长们都把这种短效水针剂生长激素的注射戏称为‘能量棒’,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孩子的注射恐惧。” 随着长效生长激素的价格下降,今后长效生长激素的治疗将会成为主流。

9.jpg

▲浙一儿科医护人员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在看到“生长激素”这几个字眼时,很多人会自动忽略“生长”二字,只记住了“激素”。一听到医生谈“激素”,都闻之色变。家长谈“激素”则“色变”成为了王春林等内分泌儿科医生的心头难题。 “其实家长们说的激素都是指肾上腺分泌的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药物副作用很大,长期使用后会出现肥胖、高血压、骨质疏松等副作用。


所以很多家长自然而然就代入到孩子用生长激素会有这些副作用的情境中”,王春林解释说,“但其实生长激素不是糖皮质激素,它是激素类的一类药,是人体必需的。如果缺少生长激素,直观表现就是身高矮小,如果过多,就是巨人症。”

10.jpg

▲王春林主任在义诊(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孩子在青春期内的骨龄检测。“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测骨龄”,王春林表示,很多家长一窝蜂地出现“骨龄预测热”也是没有必要的。只有孩子的生长速率出现明显的缓慢增长,远低于同龄人水平,才需要进行骨龄预测和医学干预。 


兼收并蓄,医师之良也。面对很多身高正常、但是稍微偏矮的孩子的家长所带的种种焦虑,王春林支招说除了基因的遗传外,后天因素也很重要,营养上要多均衡些,比如多吃蔬菜、水果及富含蛋白质的饮食;生长激素由于呈脉冲式分泌,所以孩子晚上九点前入睡也很关键;而经常参与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孩子的骨骼生长,增强体质。


03

俯身吃苦

致力于海纳儿科全才

为了解决家长们的各种疑惑,王春林在建科后1年就亲自开通了“浙一儿科”微信公众号,发布系列科普文章为那些心急如焚的家长们排忧解难,目前拥有近2万名注册用户。2020年他又创新推出“关爱儿童、护佑成长”为主题的“浙一儿科健康大讲堂”,通过视频直播形式定期进行科普宣传。

11_副本.jpg

▲“王春林大夫”微信公众号截图(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儿科医生,俯下身、吃得苦、熬得住。培养一位成熟的儿科医生大概需要10年时间,“儿科医生荒”,需多方位破解。儿科人才的培养和集聚一直是王春林和梁黎的努力方向。为了更好地扩大儿科人才的集聚效应,2018年,在浙江大学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理事长孔德兴教授的牵头下,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儿科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在杭州成立。

12.jpg

▲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儿科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据介绍,数理医学学会儿科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不同于一般的专委会,它汇集了应用数学、人工智能、放射影像、精神卫生以及儿内、儿外、儿童保健等多学科专家,旨在整合多学科优势以提高儿科精准诊疗水平,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开展医学继续教育培训。

13.jpg

▲左一:梁黎教授;右一:王春林主任(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为专委会的主任委员,王春林坦言,成立儿科专委会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儿科内分泌科的专业领域非常具备挑战性。成立这个专委会不单单局限于儿科内分泌科,专委会人才济济,成员来自各个医学学科领域,非常符合‘数理医学’所蕴含的多学科发展,多层次人才的交叉培养的理念。”

14.jpg

▲王春林主任接受采访(图片拍摄:刘连)

眼下,王春林一直心心念念科学新技术,尤其是当下火热的人工智能技术对儿科发展的辅助作用。“我一直在畅想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儿科诊断。比如未来研发出一款人工智能软件可以自动判断孩子的生长速率是否正常,辅助基层医院的医生作出诊断,让基层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能力达到三甲医院医生水平,这对我国大力推进的分级诊疗都将具有重大贡献”,王春林说。

15.jpg

▲王春林主任(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未来,根据浙大一院的统筹规划,接下来将建成占地约164亩的浙大一院总部二期,同时将加强妇产科、儿科专科力量建设,设立妇儿中心,协同浙江大学医学中心,浙一儿科的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6.jpg

▲浙一儿科全体医护人员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7.jpg

▲浙一儿科排班表(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大医精诚,医者仁心。对于王春林而言,医生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具有无上价值的事业:“我觉得做一名儿科医生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当下儿科医生紧缺,尽管现在临床工作量很大,但作为大学教学医院、研究性医院,我们还要善于发现临床问题,凝练问题,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最后希望能实现转换,反馈于临床,为儿童的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看到患儿康复,家长们安心就是最好的回报。从医20多年,不忘初心,为了孩子的健康,我依然自豪于儿科医生这个职业。”

18.jpg

▲王春林主任的寄语


微信截图_20210611105207.png